轻松智造 流通世界
“十四五”钢铁工业重点任务
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作者:tiantiaojiacheng | 发布时间: 2021-08-12 | 1278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二次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沈彬出席会议,并作《把握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加快推进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内容摘自报告。


01“十四五”钢铁工业重点任务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钢铁工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对未来钢铁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钢铁工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将面临着国内钢铁需求结构、钢铁产品供给结构、钢铁生产工艺结构、钢铁生产资源结构等系列变化。

鉴于此,“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钢铁行业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为目标,聚焦一个根本任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坚持两大发展主题——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着重解决行业三大痛点,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推进一个进程——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国际化进程。重点要开展以下工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和项目备案指导意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工作成果。转变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鼓励资源性产品和半制成品进口,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钢铁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应用高效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更大范围地推进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水平;积极推动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双碳”约束下,以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潮流、保障下游产业发展用钢需求、保持钢铁工业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自主可控为战略基点,首先所有技术研发要聚焦符合绿色标准,同时还要兼具高技术含量、高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性、低排放、低成本;同时,要瞄准关键短板和“卡脖子”新型钢铁材料发力。强化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实现减碳发展,助力钢铁行业“碳达峰”;广泛开展和应用“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碳达峰”。

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将开发国内铁矿作为国家战略,消除不利于铁矿资源开发的政策性障碍,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提升国内铁矿资源自给率。稳步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西非、西澳等境外特大型铁矿项目建设,提高海外权益铁矿比例。推动形成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解决废钢行业增值税“无票可开”和所得税核定困难等问题,增加国内废钢资源量。

优化产业结构。统筹考虑市场需求、原燃料供应、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资源能源支撑条件,在总量调节的过程中完成布局调整。探索多渠道兼并重组方式,推动钢铁企业加快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持续推广智能制造。加大推进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研究建立钢铁行业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制造标准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智能制造试点的示范作用。提高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发展“互联网+”生产新模式。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构建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引领和服务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展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持续强化标准对产业政策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同时,以高标准引领,促进钢铁产业产品质量的升级,全面提高和改进普通产品实物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和一致性,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品牌评价体系,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品牌。

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要充分利用行业效益改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推进去杠杆,努力实现全行业资产负债率低于60%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企业防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

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国际化企业集团建设,打造国际化产业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促进钢铁产能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分布。按照满足内需为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则,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的钢材出口秩序。


02 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下半年重点工作

 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

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但环比、同比增幅会有所回落。一方面,受季节周期、重大赛事、环境约束、资源瓶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钢铁需求将相对减弱;另一方面,按照“控产能、压产量、调出口”等政策导向,钢铁行业既要提升国内钢铁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适配性,避免钢材价格大起大落,又要防范大宗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给钢铁成本造成的压力和风险。因此,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和钢材市场平稳运行尤为重要。

    

下半年行业重点工作: 

第一,认真做好去产能相关工作。全行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严控钢铁产能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和定力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及违法违规新增产能;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变形,确保产能置换政策落实到位。建议政府逐步建立有保有压的“控产能,减产量”长效机制。要坚定不移地持续优化和改善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实现优化布局、削减产能。


第二,努力保持行业平稳运行。重点是要推进“降成本、防风险、提质量、稳效益”等各项工作。会员企业在压减粗钢产量的同时,要切实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增强应变能力,有效规避需求变化、成本上升等方面的风险,努力稳定经济效益;要切实落实《钢铁行业自律倡议书》中提出的7条倡议,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市场稳定运行;要加强与机械、汽车、造船、房地产、煤炭、石油等下游行业用户的沟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协会要继续做好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和市场监测工作,认真做好行业情况报送工作,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导向,提出行业政策建议;继续按季度召开重点钢铁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情况;在碳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持续开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工作,推进行业企业对标世界一流行动;继续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调研和对期现货市场的监管,避免资本炒作,为行业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继续配合做好推进铁矿资源保障工作,进一步促进完善铁矿石定价机制。


第三,协同推进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的作用,协同推进关键低碳冶金技术项目研究开发,实现研发组织上的变革和突破。

  • 一是扎实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及特点调研、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等,编制发布《钢铁行业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方案》,作为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方向指引。

  • 二是围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组织力量开展钢铁行业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及运行测试方案研究,为钢铁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创造条件。

  • 三是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继续有序推进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科学、规范、合理地开展评估监测及公示工作,加快实现超低排放。

  • 四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同谋划钢铁低碳转型。


第四,持续推进铁矿资源保障工作。加强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专题调研,积极建议有关部门加快清理各种限制国内矿山开采的不合理规定,简化新矿山开采的审批流程,切实加快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了解国内铁矿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以大幅度减轻矿山企业税负,促进良性发展。推动西芒杜等海外优质铁矿项目投资开发,拓展蒙俄铁矿资源,努力提升权益铁矿资源保障能力。完善废钢铁资源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协调解决废钢行业增值税、所得税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序推进废钢资源综合利用,增加国内市场铁元素供给。

第五,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快搭建重点用钢领域创新联盟,围绕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高效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先进电弧炉、特种冶炼、高端检测等专用装备,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实现技术突破。加强标准创新体系建设,制定一批先进适用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

第六,持续推进行业智能制造。推动数字产业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加快钢铁研发、制造、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打造一批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能力的智能工厂。建设钢铁行业大数据中心,探索数据要素共享机制,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依托龙头企业推进多基地协同制造,在工业互联网框架下实现全产业链优化,推动上下游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设计共享、生产共享,从新材料、新技术、新流程、新管控、新运营、新形态等多维度,打造现代化、数字化、精益化的“智造”工厂,形成钢铁智能制造新业态。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促进钢铁行业全年实现良好开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去产能“回头看”、产能置换,压减产量,资源保障等这些热点问题全行业高度关注。为此,钢铁协会从促进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出发,依靠会员企业,积极开展工作。在针对涉及行业重大问题,特别注重充分发挥会长办公会的作用,多次召开各项专题会长视频会议,及时沟通信息,汇集企业意见,促进形成共识,明确行业意见,对有效落实各项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建立的工作交流机制,及时向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业建议,许多建议得到采纳。特别是在涉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限产方式等政策方面,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企业诉求,强调不搞“一刀切”,加强政策的指导性、可操作性,起到了一定效果。

与此同时,协会高度重视对落实各项政策的引导,对涉及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积极采纳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行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并加以推进落实,对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